华纳万宝路公司微信15906916821

三年来都住在车里,但在车外,却拥有一整个深圳湾。
这是41岁的程序员张运来的生活。面对深圳的高房价,他既不买房、也不租房,选择第三种居住方式——睡在车里,在深圳湾公园里洗漱、睡觉、醒来。他说:「深圳湾1号的富贵人家在看风景,而我就在风景中。」
这种居住生活,与写作《东京八平米》的日籍作家吉井忍很相似。吉井忍在东京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小房间里,却与更广阔的世界发生了关联。而在深圳,今年是张运来住在电车里的第四个年头。在相似的处境中,他们似乎都有一种珍贵的能力,在一种世俗意义的「小」中,找到了更大的自由。
以下是张运来的讲述。
文|易方兴
编辑|李天宇
(除特殊标注外)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拥有一整个公园
我是一名41岁的程序员,在深圳,我住在特斯拉里,已经三年多了。
周一到周四的晚上,我会开车停在深圳湾公园。公园里的7号停车场我最喜欢,因为它离海最近。在这个停车场中,我最喜欢中间的车位,它刚好在一棵树下,第二天早上起来,当我从右边打开车门,由于有这棵树隔着,旁边就不会有车。这样就不会出现两边的车把我夹在中间的情况。
这个车位正对的景色非常美。它离深圳湾的海面可能只有20米,隔着一条安静的路。深圳湾公园里种了许多紫薇树,这个季节紫薇花正在盛开。我每天早上从车里醒来,车尾厢门自动缓缓打开,如果阳光正好,它会慢慢洒进车里,隔着蚊帐我就能看到蓝色的大海和天空,还有远处的深圳湾大桥。我拍的很多视频都是这个视角,看了三年多,怎么也看不腻。

深圳湾公园的风景是有价格的。能看到深圳湾公园的住宅是顶级豪宅深圳湾1号,房价能到20多万一平方米,周边还有一些项目,每平方米也要10万元往上,这些我肯定买不起。我常说,深圳的有钱人花了许多钱买房看风景,而我每天就住在风景中。
对我来说,花了很少的钱就拥有了这一切。白天,我把车停在公司园区,每天10块钱,晚上就把车停在深圳湾公园,公园晚上的停车费很便宜,经常不到7块钱,再把每天给车充电的10块钱算进去,一天下来不到30块,一个月也不超过1000块钱。
车对我来说,就像一个移动的有空调和床的家,我有时候会称它为「海景窝」,它的好处是可以移动,也很自由,如果要看海景,7号停车场是最棒的,但是去洗手间和充电,停在5号停车场要更方便一些。
其实无论怎么比较,住在车里的空间都比不过住在房子里。我这辆特斯拉model Y里面满打满算,空间也就是4平方米左右。而且出租屋里能站着,还有桌子。但比起空间,个人的感受又是另一方面,其实我更能在车里面感受到家的感觉,觉得更自由、更灵活。
虽然车里空间小,但车外面是非常美的风景,我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待着,对于一个人来说,居住更重要的是环境,毕竟,很多人只有每天睡觉才会钻到被窝里,是吧?
而睡觉又能占用多大地方呢?我的车里,床只占了车内一半的空间,另一半还能放一些杂物,还能有一个小桌板临时做一些工作。我尽量让车内的床平整一些,所以当座椅放倒之后,我还专门加了两块木板,这样能放下一张1米8长、0.6米宽的床,跟大学宿舍的床也相差无几,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。
拥有一整个公园的感觉是很美好的。早上我起床之后,会拿着牙刷,穿过一片绿荫,吹着海风,走到公共洗手间洗漱。深圳湾公园的公共洗手间绝对是五星级的,特别干净,没有异味——在大自然里刷牙洗脸的感觉真的很美好。在这个时间里我经常想,这时候许多人可能正在挤地铁,或者堵在路上,而我此时正在悠闲地看海,这感觉很像露营度假,而我天天都在这样的状态里。

车居生活
最初我没想过住在车上的,刚好有一次去特斯拉展厅,看到车的后排座椅放了一张床垫,当时就非常打动我,这种床车模式,让当时还住在出租房的我感觉很亲切。真的很好,相当于你有了一个移动的空调房。
住在车里,洗衣服是个问题。我专门买了一个能装很多东西的车顶行李架,每天的脏衣服都会放进行李架内,周五回家的时候,用家里洗衣机一次性把衣服都洗了,两天也能晾干了。
我还有个爱好是健身。没来深圳的时候就有健身的习惯。我本来是个很瘦的人,1米68却只有100斤,而且光靠多吃饭也没啥效果,所以决定去健身房锻炼增肌。一开始锻炼,第一个月就长了五六斤,效果很好,我就越来越享受其中,更加积极地锻炼,慢慢地我连单双杠也能撑起来了。
所以到了深圳,我马上就办了一张健身卡,一办就是5年,花了8088元,还送了我几个月,平均下来一个月只要约120元。后来我发现在健身房里洗澡特别方便,尤其很多分店还是24小时营业的,我每天都会洗完澡再回车里睡觉,这种便利,也促成了我住在车里的生活。
住在车里的另一大好处,就是回家非常方便。
周一到周四住在深圳湾公园,周五我就开车回家。老家距离深圳大约300公里。只要有双休日,我都会回家,这个习惯甚至比我住在车里的时间还久,从六年前就开始了,从未间断。
回家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,所以我总是感觉一周过得很快。每到周五,我都很开心,因为能开车回家了。傍晚6:30下班,正常情况下吃完饭大概7:30,我就出发了,回到家应该在晚上11:00之前。
每周,我都有三个晚上可以在家里睡觉。对于我这样在另外一座大城市上班的打工人而言,非常满足。
能在家睡觉是一种幸福,这也意味着你有非常多的时间能跟老婆孩子待在一起。最近,我儿子特别喜欢打枪战,我就跟他用玩具枪打枪战。有时候,我喜欢提着音箱到家门口公园里去唱歌,也会把孩子们带上一块儿去唱。我家楼顶还有两块地,我和爸妈好不容易搬了很多泥巴到楼顶上,开辟了两个小菜园,我女儿还会跟我一起给菜浇水。我的家在阳江,老家房子阳台外有一个环境很好的公园。到了晚上,公园会聚集许多跳广场舞的人。这都是很开阔鲜亮的生活,是我在深圳所过的日子的另一面。

到了每周一,在阳江,我在凌晨5:30起床,有时候我爸会给我煮个早餐,大概5:50从家出发,一般6:00就上了高速,跑了143公里途经服务区,给车充个25分钟电,再继续往深圳跑。一般到公司是9:20,因为9:30上班打卡,一般情况下都来得及。
为什么我时间能把控得这么精准,因为这三年多经常这样跑,从我们阳江阳西,到深圳的公司园区,其中大概有约290公里都是高速,绝大部分路段上,车流量不大,所以时间计算很精确。不过,其中也有12公里高速路段在深圳市区,这一段如果太堵,可能上班也偶尔会迟到。
电车的辅助驾驶也很好用,尤其对于高速上这种长距离通勤。我会非常依赖辅助驾驶。虽然没有开通高阶版的辅助驾驶,只是一个免费版,但是清晨在路上视野非常好,光定速巡航和保持车道就够用了,可以减少许多开车的疲劳。
而没有买车的那几年,我要辛苦得多。尽管从价格上,高速费和高铁票钱差不多,但从体验上可以说一个天一个地。当时,我每周坐高铁回家。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上没那么灵活,周六早上坐高铁,回到阳江县城可能就中午了,在家睡一晚,第二天吃完晚饭,七八点钟又得坐高铁,赶着回深圳。回到深圳的出租屋的时候,可能就夜里12点多了,第二天又要上班了。
很多人总说,你有买车这个钱,拿去租房可以住好几年了。但我不这么认为,自从买了这台车,我非常享受它带给我的出行上的便利和快乐。3年多时间,我开了14万公里,充分发挥了它的价值。所以我不关心它贬不贬值,很多东西不能只用钱的维度来衡量。

「住车里真心不是为了省钱」
我老家就在一个靠近海边的村里,后面就搬到县城这边了。
从小在渔村长大,大海对我来说是很亲切的存在。我爸是渔民,以前会出去打鱼,所以小时候我吃了不少海鲜和海鱼,包括现在,我家基本上每天都要吃海鲜的,每顿都有鱼。
我从老家来到深圳工作是2019年,那时我已经35岁了。当时住进了一间合租房,接近2500块一个月,有好几个房间。我租的房间不到10平方米,放了一张1米2的床、一个小书桌、一个很小的衣柜,这几乎就是全部了。
它没有独立的卫生间,而共用的洗手间,环境也非常差,门好像都烂掉了,全都是被腐蚀的痕迹,有时候早上去洗手间还要排队。
许多人说我住车里是为了省钱,还有人说我没苦硬吃,但我的目的真心不是省钱。我还是蛮喜欢这种生活的——虽然客观上的确省了钱。如果只算在深圳的居住支出,按照2500元房租成本计算,三年多下来省下了约10万元。
但对于我感兴趣的东西,那些能让生活更丰富更快乐的花费,我不会节省。比如,我想在早上起来之后,可以在深圳湾公园骑行,就花了4000块买了台20寸的折叠自行车,后面用了一段时间,感觉太大,觉得不太方便放在车里,就又花了近3000元买了一台14寸折叠自行车;我喜欢唱歌,就花了3000块买了一套户外音响;突然想在车里搭建一个车载电台,又花了4000块买了一套录音设备和麦克风;一个摄影师来采访我,他拿着一个摄影的三脚架,我觉得很好,所以也花了1000多买了一个。
在这些东西上,我是很舍得花钱的,它们能给我提供很大的情绪价值,丰富我的生活。但你要我花七八十块买件T恤,我真的舍不得,我觉得二三十块钱的T恤就挺好了。
之所以35岁了还从老家来深圳找工作,也与我此前两次创业经历有关。我是在杭州电子科技读的大学,学的是工业设计,对软件开发比较感兴趣,平时也在学校里自学,毕业之后一直都是从事软件开发。
2008年毕业后,我在金山软件做了一年,工作内容是开发一些内部工具给公司用。所以后面两次创业都与这个方向有关,第一次创业,是想给中小型企业提供开源的解决方案,帮他们搭建各种服务;第二次是想给学校搭建信息化平台。尽管想法不错,但开展业务却不顺利,后面都干不下去了。
两次失败后,创业的心也淡了。有七八年时间,我在老家接了一个远程办公的工作,那时候,在我们县城每个月赚个1万多块,又在家里上班,挺爽的,在这段时间也结婚生子。但后来这家公司的团队解散了,我不得不重新找工作,深圳机会多,又回到了深圳。
就这样辗转来到了现在的公司。所以,我的程序员的道路跟其他人还是有不少区别,其他人可能正赶上大厂的发展期,而我则在这条道路之外,一方面我赚得确实不多,另一方面我一直以来确实没怎么感受到行业的内卷和焦虑,也没有经历过996。可能也是因为,找工作时我会优先找有双休日的。
而对于程序员35岁的年龄歧视也没感受到,我们公司暂时还没有。其实我的公司规模不大,搞开发的就几个人,我还是主力,工作压力不大,平时下班之后很少会加班。所以这份工作我还是挺满意的。但生活上确实不方便,当时租房住,租户是办不了停车证的,只能停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。一来要找车位,二来还担心被交警抄牌子。停了半年,确实被抄了一次。
而当我房租到期了,我就把行李全部搬回家,就开车回深圳这边上班,提前买好了床垫等在车里住的东西。
一切都好像很自然,我好像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,而且很适应在车里的生活,后面就不再租房了。

车里的烦恼
住在车里三年,也遇到过一些麻烦。
小的问题也都好解决。比如有时候我会被冻醒,因为忘了设置空调温度;有时候车里睡觉太亮,我买了遮阳帘;车里光线不够,我还买了一个挂灯。
也有些问题不那么好解决。住在车里,蚊子就是个大问题。有人说可以装纱窗。但其实我这几年实验下来,纱窗有时候不管用。因为你去到那里停车,你总会打开车门,那一瞬间可能蚊子就飞进来了。一开始被蚊子咬得很烦,买了蚊帐之后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。
以前住在车里,最困扰我的一件事情就是蟑螂。那真是很头疼,「小强」又会生出来很多「小强」。你想象一下,在车里有一群「小强」的体验多么糟糕,而且深圳的蟑螂还很大,钻在车里又很难找到,有时候还钻到衣服里去。
我觉得可能是蟑螂藏在行李中被带进了车里。最后我发现还是粘的蟑螂板管用,一晚上能粘到好多只。现在蟑螂的问题基本都靠这个解决了。
还有就是下雨的问题。在车里睡觉,如果突然下大雨的话,就会影响睡眠。深圳的雨不像白噪音那种雨,它有时候是突然下大雨,声音一下子变得很大,就很吵。
但其他时候,深圳湾公园里大自然的声音还是很疗愈人心的。比如晚上会有蟋蟀的声音,清晨有各种小鸟的叫声,夏天还有蝉鸣声,仔细听的话,还能听见海浪的声音。
还有一个是车里味道的问题。住在车里肯定有味道,但我一个人住就还好。我专门买了车载空气净化器消除异味。加上我是健身完再去车里睡觉,所以身上是比较干净的,最大的味道来源其实是湿毛巾,毛巾没干的话放在包里就很容易有味道,其他的就还好。

家人其实是不愿意我住在车里的。
我父母其实总想我回家,毕竟年龄也这么大了。虽然在深圳这边可以赚多一点,但也经常想,家里的生活也还可以,所以感觉也好像没必要非要在深圳这么拼。
我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孩一起成长,这个阶段也是我人生当中一个遗憾。虽然我已经觉得每个周末都可以回家,已经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了,很多人来到一线城市打工,可能一年都没回过几次家。有时候我出差,跟那些网约车司机聊天,他们有些人真的一年回不了几次家,再对比我自己,就觉得我也挺幸福的。
有一次,我小孩对他妈妈讲了一句话,「为什么我爸爸不能像其他人的爸爸一样在家里工作呢?」我听了就觉得,确实是为了工作,不得不这样。因为在深圳可以多赚点钱,可能再干个几年也就要回去了,上了年纪之后,我也担心有可能到时候被裁员吧?所以趁这段时间可以多赚一点,留点后路。
最近,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。
我直播过程中,有人说我占用公共资源,我只是正常的停车。深圳湾晚上空闲的停车位非常多,我最多的也就是在公园洗手间刷牙洗脸而已,并没有什么不文明的行为。

关于奋斗 关于深圳
深圳是个奋斗者的城市,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,这里充满了机会。
深圳的大海跟我们村里的大海不一样。我在村里的时候,看到的是整片南海,那时的大海是一望无际的。而在深圳湾这边,你一眼看过去就能看到尽头了,毕竟它是一个湾,被四周环绕,但相对来说,它很平静。
在它四周,我可以看到深圳湾的海岸线,特别是晚上,高档的写字楼的灯光还亮着,也能看着车水马龙的深圳湾公路大桥,还可以看到对面的中国香港。有时候,我发现香港人也挺拼,因为那边的房子很晚的时候也是灯火通明的。
以前年轻的时候,我也想过闯一番事业出来,但是现在41岁了,心态也不同了。一方面自己现在这份工作很难有很大的突破了,另一方面,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别的出路,比如做自媒体之类的。
去年,我还拿到了深圳户口。当时我把落户政策理解错了,以为是超过了40岁就不让申请了,所以赶着40岁的时候去拿到户口,以免后面想申请但超龄了申请不了。早些年,我也想过在深圳这边要是有套房该多好。如果有套房,我就可以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。但是很现实,深圳这边的房价这么高,一般人都是买不起的。哪怕我们家是两个人都上班赚钱,感觉也很难实现这个目标。不过我也会想,万一我以后有什么事业或收入上的突破,我可能还是会在深圳买房,把老婆和孩子接过来。
现在,我女儿读五年级,儿子读一年级,在县城,我觉得养孩子没问题,肯定养得起。而养老的时候我一定要回老家。深圳这边是适合赚钱的,但城市里的限制肯定比县城要多,比如我在老家县城在公园里拿出音箱唱歌很方便,但深圳这边可能要管理,包括停车也是。我在县城的生活很悠闲,想去海边逛逛踩一脚油门就能到,或者去乡下农村逛逛,或者钓钓鱼,都可以。这种自由自在的才是生活。
所以在深圳可能也不会特别长时间地待下去。
不过,在深圳这几年,它还是影响了我。
我所在的园区是TCL的科技园区,它有很完善的商业配套,很多写字楼,很多饭店。在深圳,我的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园区里解决。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菜系,湖南、四川、广东的都有。我还挺喜欢深圳这边的伙食,我们老家那边吃得非常清淡,是不吃辣的,但现在我很喜欢吃微辣的东西,所以有时候我回到家里,会让家人往菜里放点辣椒。
我有个习惯,会经常去同一家店,点同一样菜,而且很长时间才会变。这个习惯也挺方便,不会发愁今天该吃什么,也不会说吃什么很快就腻了。比如,我去一家重庆的酸菜鱼店里吃饭,店里阿姨知道我经常去,所以我去了都不用说,她就知道我要点哪道菜,已经到这种程度了,很有默契了。
在深圳我社交不多,这可能也是一种人与人的联结。之前还有一次,下班后我去商场里一家豉油鸡店吃饭,那个店长和我很熟悉,有一回,他送我一份汤,这份汤可能要二十几块的,我挺感谢他,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,吃完饭之后,我去商场超市买了一个三十几块钱的西瓜,送给他们。
以后我来的时候,店长就跟我招手,我也跟他招手,这个感觉很温暖。
有时候露营也能遇到一些朋友。在深圳湾公园那边,我遇到过一个朋友,他是大小周,经常加班。他老家在湖南,离家有七八百公里,不能经常回老家。他买了一台问界M7,我们经常一起在深圳湾公园那边车内露营。
不过有时候也有遗憾。比如我一直没遇到一个健身搭子。如果能一起互相监督,健身会更加有动力。最近我直播的时候,别人一听我已经健身好多年,问我怎么一点健身痕迹也没有,这句话打击到了我,哈哈,其实无形之中也提醒了我,接下来要更努力地锻炼。

松弛与自由
三年多下来,我越来越喜欢住在车上的生活。
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各种不适应,我甚至都不好意思在公园的公共洗手间刷牙,因此还弄了一个水桶,去洗手间打桶水,然后回车里刷牙洗脸。
在公共场合刷牙洗脸,旁边的人还在公园那里走来走去,看着你,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。特别是连着厕所一起的那种洗手间,更不好意思,因为别人上完厕所都要在这里洗手。
后面逐渐适应了,觉得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。
住在车里这三年多,我悟出来一个道理,现在许多人觉得在大城市生活很难,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归属感。这也跟在大城市里买不起房,或者买房之后还款压力很大有关系,你在一个地方待着太累,不松弛,就很难有归属感。
但我自己的感受是,平时住在车里,周末回家,我反而有了更大的自由。就像我要是周末不回家,节省下来往返的高速费,其实可以省更多钱,但是这个东西没意义,你图什么呢?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过得更快乐吗?所以我觉得这个钱该花。
有时候我老婆都不想我这么频繁地回去,她觉得我太累了,一个来回就要开8个小时,往返600公里,但我也经常跟她说,我放两天假,你叫我待在深圳这边,我觉得没意思。
我的性格还是比较乐观,是个知足常乐的人。在深圳,我虽然收入一般般,也买不起房,但是我这三年多在深圳湾公园这种车内露营的生活,体验真的非常好,幸福指数非常高。
对于裁员,我也没有多大的恐惧。没有在深圳买房,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压力。我也有房贷,但那是我们老家在市区那边的一套房,月供大概两三千块钱,供这点钱对我来说问题也不大。我买的这辆特斯拉的月供也快还完了,三年前首付是5万块,每个月还4700块,还有一年半就能还完了。
许多人说深圳是个很奋斗、很卷的城市,大家都在搞钱,也有一些人很焦虑。但我好像没怎么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。不过氛围上我是能感觉到的,就像这几天我在深圳湾公园跟别人聊天,人家还问我怎么经常下班之后开直播,说我不学习的吗?不学习技术怎么提高?
这就是深圳,一个路人在公园里还要关心你怎么不学习。我感觉我现在这个技能也能够应付上,而且相对于我们的这种业务需求来讲,其实有了AI之后,开发门槛是降低了,以前可能很难的一些任务,现在 AI都可以给你答案。
虽然我拿了深圳的户口,但打心眼里说,我还是更喜欢回老家。因为我觉得我在老家的县城那边有很好的环境,我家门口就是一个大公园,我也有家人和孩子,他们也都关心我。这些都是我的牵挂和底气。
所以我感觉,万一被裁员了,深圳容不下我了,也没事儿。不行我就回老家。
反正也就300公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