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街华纳万宝路公司微信15906916821在哪里
看了几篇同话题的文章,忍不住笑出来,姐才是真正的“第一批90后”,而你们还是弟弟。
作为1990年出生的马头,没有谁是比我们这批人更正宗的“第一批90后”。犹记得,大学刚毕业时领导那句惊叹“90后都出来上班啦?!”5年前的那个全网热议话题“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”。不过疏忽之间,关于90后的话题已经变成了“断崖式衰老”。
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世界上唯一亘古不变的公平,就是时光。
01
确切地说,我的断崖式衰老发生于33岁。那一年,我莫名的开始想要离开北京。
32岁时,当身边不熟悉的同事一致误以为我是95后时,我还美滋滋地有5分相信。但是当33岁时,别人依然这么说,我只当做友好和客套。因为我家里也是有镜子的。
年轻的时候,什么法令纹、鱼尾纹都是要在百度的图片上找的。断崖式衰老后就方便多了,拿出镜子在自己脸上看就好了。年轻的时候很会自我安慰,“我胸那么小,都省的下垂了”,断崖式衰老后,才知道当年确实太年轻了,说话一点不考虑地心引力。
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什么美女,但因为瘦高的身材,也算有3分姿色。也曾在大学校园里引领起一波旗袍风。可当今年三月与朋友一起在苏州的旗袍店试了几十条旗袍,却怎么都不满意时,我明白不是旗袍不好看,是我不好看。
岁月不是从不败美人,只是美人的底子厚,10分的美貌败了3分还有7分。而本就只有3分姿色的人,再败掉3分就未免太残忍了。
或许是面容和身材的逐渐枯萎,让我对自己的年龄开始有了实感。34岁,我终于无法忍受自己一无所有的生活,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工作折损的青春正在快速流逝,被现实磋磨的少年心气,也正在烟消云散。
我停下脚步问自己,还能回去吗?
02
不能了。
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。
童年的天真烂漫,少年的活泼上进,青年的勇敢拼搏,这都是我。而如今迈进中年门槛的我,虽然依旧过着和青年期无异的生活,甚至挣了更多的钱,有了更多的爱,见过了更大的世界,但回头一看也增长了更多的暮气。
我从小就有记日记的习惯,曾经回看日记恨不得尴尬的脚趾扣地,而现在回看日记却都是回忆。就像老人不会觉得孩子幼稚可笑,只会满心包容地微微一笑。
(8年前日记节选,那时每天都在悄悄地鼓励自己呀)
真正的断崖式衰老不是身老,而是心老。
不再相信努力就可以收获成功,不再相信那些看起来的正义与公平,更不相信什么天长地久的感情,也不再对人生有任何天马行空的期待。似乎活着挺好,死了也行;结婚可以,孤独终老也行。即便是生孩子,也基本可以预判他的人生,于是就觉得这样一代代重复的活着,也没什么新颖。
人的一生是场体验的旅程,不是大型竞技游戏,也不是通关游戏。我们不必比别人活得更“成功”,也没有人给我们下达“任务”,在我心中最好的人生,是在临死时回首一生,发现自己活得肆意、丰富而自由。
有人在世俗的规则下,父辈的托举下快速通关,25岁便敲定了工作、房子、车子、婚配、生娃全流程,但也将快速陷入虚无。犹如登山家登顶了珠穆朗玛峰,所有任务已达成,未来该如何驱动?
那就鸡娃吧。去铺垫下一代的人生。
03
或许人生终究是一场事与愿违。
越是对感情要求高,对爱情的体验深的人,越是注定晚婚。而晚婚的女性要么走向终身不婚,要么被迫下迁婚。
说到这里,我很想反驳一下如今市面上很流行的一个观点,就是谴责大龄未婚女“太挑了”“要求太高了”。我想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择偶标准,外人无权干涉个人的择偶要求,你不满意就去找能看得上你的,不要去谴责看不上你的。没必要因为自己的条件差,就去拉低别人的配得感。
希望所有女生,建立强主体性和高配得感。我们值得拥有一切自己想要的,不管别人怎么说。女性的一生,如果能够冲破世俗的迷雾、父权制的枷锁,也算没有白活。
希望女生们明白,婚姻的根本目的是生育,而生育的三大主体要素:精子、卵子、子宫,女性自己独占两项,另一项精子还是可以轻易得到的。因此,当代已经拥有经济能力的女性,可以以绝对优势掌握生育主导权。
闲着没事多看看《动物世界》就会知道,掌握着生育资源的雌性,就是值得拥有最好的雄性。雌性承担着繁衍的任务,自然也就应当有优化族群基因的责任感,选择高大、健康、漂亮、聪明、勇敢、有责任心的雄性传承基因,才是有责任感的雌性应该做的。通过不作为,让人渣断子绝孙,这样的女性就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丰碑。
然而在人类世界中,女性没有那么多选择,婚姻法帮你淘汰了一批已婚群体,自己的反诈意识又淘汰了一批未婚的人渣群体,剩下的在茫茫人海中浮游相遇,还要仔细确认彼此的气息。
即使确认了彼此的吸引,也要重新开启一轮了解、争吵、磨合,然后走向一个不知通往何处的结果,想想就已经累了;如果选择将就的关系,痛苦将像鞋底的砂砾,时时刻刻折磨着你,消磨你对生活的热情,直至此后余生铺满阴郁。
心老了,便对人性不再有期待,看透了被千百年父权制腌入味儿的国人,陈旧的思想难移。你要活成人间的少数群体,就注定要遭受非议,面对更多的难题。
04
心老了,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活得更加肆意和松弛。
那些不真诚的朋友,该断就断了吧,不必为此纠结心痛;那些故意膈应你的同事和客户,该怼就怼,工作可以打结,但我的气不能不顺;亲人之间的攀比,无论占了上风还是下风,听听看看就好,别往心里去。
以前常常愤世嫉俗,现在竟也看惯了正义缺席,邪恶与不公偷偷藏在每一个有利益甜头的间隙。或许成长就是,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大,认识到的自我越来越小。
愿意勾心斗角的就斗吧,愿意苦心钻营的就钻吧,反正最后都得死。
心老了,就像石子越过抛物线顶点的向下俯冲,已然预判到终点在哪里,对过程也别无希冀。
其实所有人的终点都在那里,只是有的人为走过去的路程赋予了太多意义。你问一百个哲人,人生的意义是什么?答案都是,人生没有意义。
存在就是存在,不是所有存在都必须有意义。也许你认为我陷入了虚无主义,但是没办法这就是我眼中的人生真谛,并且我坚信多数走到生命尽头的人,都会同意。(怎么还压上韵了呢?)
其实,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表达“断崖式衰老”后就只剩丧气,只是或许我们进入了一个成长的镇痛阶段,像是从少年到青年过渡的青春期,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更年期,青年结束走向中年的路上,为什么不能有一段镇痛期呢?
存在即合理。我们何不拿出包容他人的胸怀,包容和关爱自己?在这段镇痛期,我们需要慢慢与脸上的皱纹和解,与人生的诸多不如意和解,与世界的阴影和不公和解,与自己大概率注定平凡的一生和解……
如果为中年期的自己画像,我希望是松弛恬淡的,开放包容的,坚定勇敢的,自由洒脱的,乐观豁达的,以及无条件爱自己的。
直到此刻我才明白,原来我停下脚步,只是在为中年的旅程收拾行囊。少年心气不可再生,但中年心气正在萌生。
少年很美好,但人生不是只有少年才美好。试试看,或许中年,更好。
华纳万宝路公司微信kefu9025